close

聽故事:傾聽真實的經驗,讓自己成為故事中的一份子



小黃司機教我的設計課


撰文者:汪建均2012-05-24




(攝影者.Lex)




雨天最令我欣喜的,不僅是雨後空氣變清爽,更是多了很多貼近人們的機會。


最近梅雨紛紛,仰賴計程車在繁忙的城市中穿梭或下班回家的人們也多了起來,隨處可見在整個城市奔波的小黃計程車,總是讓我不禁對擔負這辛勞工作的人們好奇了起來,身為設計師,不免職業病一發,對這一輛輛填滿都市的私密空間探究起來。


對司機如何選擇、安置各式大大小小的設備感到好奇,好奇車內超過兩個以上的螢幕(儀表板、車機、獨立導航、車隊設備等)在行駛與操作上是怎麼適應的,不同大小的GPS導航設備為什麼被放在不同的位置,想了解許多司機都換過不止一台的原因,許多司機在設備周圍多做了些調整。


比方說有司機這麼做是為了降低螢幕受陽光照射反光看不清,用雜誌撕下來較硬的紙插在縫隙裡遮住螢幕上端與兩側,而另一位司機同樣這樣做...卻是覺得這樣他開車會比較專心...這些的種種人與物之間的互動脈絡,套句專業術語來說,就是使用者經驗。




車上各式各樣的東西還真不少呢!


車上各式各樣的東西還真不少呢!




當然,這些觀察經驗裡,更多精采豐富的總在後頭,很多得在閒聊中發掘,當個愛和司機聊天的乘客,雖然開始僅是自作多情地想解司機的悶(想像如果我是司機的話),但往往結果我獲得的總是遠比想像中的多(雖然最近最多的打開話題都繞著壞掉的後座安全帶打轉...所謂年久失修...)


據交通部公路總局統計,截至去年底,光台北市登記的計程車數就有三萬多輛,這量化統計數字裡,稍嫌可惜的,是看不到計程車司機們真的是男女老少都有。更看不到的,是這一群有著滿滿的人生故事的有趣人們,有剛開始執業的,有開了很多年的,有因為興趣兼職營業的,有退休後來開的...等等各式各樣的背景與經歷的司機們,各自有著不同的想法與對未來的期許。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兩次機緣,一次是與一位退休多年,兒女已在美國建立家庭、過去也是成功的創業家的風趣司機聊天,聽他說著他開計程車的動機,是想一改過去常常在公司忙碌,讓他總是覺得跟當代生活的人們有種距離的感覺,所以透過開計程車持續地認識形形色色的人們。


他覺得更重要的是,重新與居住的城市不斷重新連結、更新記憶(笑說避免老人痴呆症)。我很喜歡他的觀點與行動,反思自己,也常覺得自己跟在地的人們與故事,連結其實很薄弱,就如同同個社區的鄰居都不認識的話,久而久之的習慣變成了無感,是個很可怕的事情。那時在車上我就跟司機分享我自己一有空,喜歡緩慢地在城市與鄉間小旅行遊走,然後有個怪癖,就是一直東望西看的,東想西猜各種人事物的種種。


司機回說,排班或沒客人停在路邊休息的時候,他也是有這個壞毛病(笑)。


另一次,是在一位車上充滿捏麵人藝品的司機聊著,這麼大膽甚至花俏地裝飾他的車內的想法是什麼?司機帶著自信滿滿開心地回說,這有賣可以買喔!這些都是他自己做的。我問說:「是擺攤嗎?」,他說,有時候會擺,不過比較多是去小學或社區大學教學。


司機先生繼續描述到,他覺得他這樣邊開計程車邊到各地去,不僅僅是為了賺錢,這樣也能讓這捏麵人這傳統技藝,在各地做推廣與教學,慢慢地擴散開來讓更多人知道這樣的好事物。




各種捏麵人角色齊聚歡樂計程車!


各種捏麵人角色齊聚歡樂計程車!




除了回應表達認同司機先生這樣很有意義與行動力以外,我覺得還有一點很特別的是,比起很多計程車司機在車內,透過廣告賺取其實金額不多的廣告置放費用相比,他的行動看似直白甚至有些簡陋,但卻令人印象深刻且饒富文化意味與價值-- 如果每一台計程車裡面都有一個特別的小天地,充滿期待與故事,那在城市移動時的路程上,也是可以很豐富的。


私以為,司機先生們(以及所有人們)這些看似微小的初衷,才是創意、創業與創新的根源,堅持著將之付諸行動,一點一滴地在我們生活中呈現出來,就會變得很吸引人,很有價值。


換句話說,關乎人們的經驗、體驗、情感等的使用者經驗這門學問,在與發展創新的歷程交集中,不僅是有效的工具與方法的集成,亦是不斷透過實踐,建立正確觀念與洞見的索引良藥。不過,也別被使用者經驗一詞的定義與應用面給釘著了,追尋與轉化感動人心的故事,可是最根本的核心,談價值主張與定位前,想必是要先談談人的。


備受好評、改編自真人真事的法國電影《逆轉人生》,劇中富豪回應友人他選擇黑人主角為他的照護員其中的重要原因是,主角的經歷背景個性、甚至是行為與談吐種種,都毫無「同情心」。


聽來奇怪,但卻是絕佳地呼應了具有「同理心」才是關鍵的特質,同情心是強對弱的主觀心理,同理心則是不但是為對方設身處地的思考,更是與對方站在同一個位階與角度處理問題,像是把自己變成 是對方,就會有如電影主角一樣,設計與創新者要成為的是使用者的好友甚至是戰友,而不是主僕的單向關係。


看過這部電影的朋友想必更能體會,香港電影《桃姐》也是一樣,所有環境與互動都不僅僅是使用性的問題,還有人們情感與感覺如何?人們的實際體驗如何?我們應該抱著什麼樣的心境去處理?


我想,我們不需要像福爾摩斯或是電影《1997勢不兩立》裡的安東尼霍普金斯一樣博學多聞、任何問題都有知識去解決。但是要效法他們的勇氣與信念,去鍛鍊自身觀察力與同理心,並化做行動親身貼近與體驗人們真實的經驗與故事,才更有機會一同創造更棒的新故事,而從小地方開始發掘好故事,何樂而不為呢?






作者簡介_汪建均 


遊石設計 UXI Design 服務設計暨策略顧問


集成工業設計、設計管理、互動設計、服務設計的學經歷為一身,擅長融合學術知識與實務經驗,為企業以「設計引領創新」(Design-led Innovation)的方式,進行服務設計與創新的打造,常忙於開發與實驗新的共創設計(Co-Creation)方法來更有效地服務客戶,更藉由陸續任教於數所大學品牌管理、設計與建築系所與 UiGathering,努力推動當代設計知識與應用,閒暇時愛到處跑小旅行並與科技藝術家們一同把玩探索新的感官體驗。

引用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blog/article.php?id=1479





新品上市~歡迎訂購~產品:蜜餞/純手工素包子/金牌廚師黃平坤XO干貝醬~購物網


支持一下喔
奇亨網購超市~

http://www.shop2000.com.tw/奇亨網購超市/

新品上市~歡迎訂購~產品:蜜餞/純手工素包子/金牌廚師黃平坤XO干貝醬~購物網

加入會員享受會員價~送禮最佳選擇 ,歡迎來參觀喔!

奇亨網購超市粉絲團... 感謝大家的支持 努力中!!
歡迎大家進奇亨網購超市粉絲團專頁_按讚就是加入...感謝中!!

https://www.facebook.com/pages/%E9%82%B5%E5%AA%BD%E5%AA%BD%E7%BE%8E%E9%A3%9F%E8%B3%BC%E7%89%A9%E5%9F%8E/128316930528062

~我也幫你推一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邵秀秀 的頭像
    邵秀秀

    邵秀秀的部落格

    邵秀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