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重點新聞
23. 太陽能股 520後強彈
太陽能族群520後也「帶頭衝」,除了碩禾(3691)、昱晶(3514)昨天股價創下波段新高外,新日光(3576)、頂晶科(3562)本周漲幅也逾8%,太陽能更堪稱是520後最強的「反彈尖兵」。
中、美太陽能雙反終判於5月17日出爐後,國內業者表示,第2季市況主要在於歐洲市場的不確定性,以及全球景氣「似好似壞」氣氛;不過,率先可看到的是產品價格反彈,且高效產品需求急速增溫,無論美、中太陽能雙反結果如何,隨著大陸內需市場擴大,預料5、6月台廠可望持續吸納大陸轉單。
此外,全球各國光電計畫也紛紛動起來,日本7月1日起,將實施新的再生能源補貼價格計畫,鼓勵以太陽能光電取代核電,加上今年全球太陽能發電需求將從去年的27.1GW增至28.3GW,預期後年更將增至34.1GW。
保德信高成長基金經理人葉獻文認為,太陽能產業面臨一波「整併潮」,明年可望強勁需求顯現,今年下半年會是中、長期布局時機。
另外,太陽能發電成本持續下降、各國相繼宣布採用太陽能電力,預估今年應就是產業獲利的谷底。
24. 鴻海、廣達 4G LTE商機燒
全球電信設備大廠阿爾卡特朗訊(Alcatel Lucent)年度科技論壇將於美西時間22日在加州舉行,將發表第4代行動通訊長程演進(LTE)新技術,可望帶動台灣供應鏈業者4G商機,鴻海(2317)、合勤控、廣達、正文、宏達電等業者都將受惠。
法人表示,受惠4G LTE在美國及部分亞洲國家高速成長,帶動全球高速寬頻的通訊商機,台廠上下游積極開發LTE產品,包括雷凌、瑞昱、聯發科、威盛旗下威睿等已投入研發LTE晶片。
華碩、廣達、宏碁則推出LTE終端平板電腦及筆記型電腦。
網通廠友訊、明泰、智邦、合勤控、正文、中磊、啟碁、東訊、智易、建漢、友勁、普萊億等則投入網卡,整合WiFi行動路由器分享器及用戶端設備等。
阿爾卡特朗訊是國際電信設備商,主要產品線有電信核心網路、行動基地台,CDMA產品線更是全球前3大,目前在4G LTE設備僅次於龍頭愛立信,與合勤控、鴻海、明泰等台灣網通業者合作密切,並在台設立LTE測試中心。
高速寬頻時代來臨,過去幾年阿爾卡特朗訊曾押寶WiMAX技術,但在LTE陣營日益強大後,迅速切入4G LTE,近年更將列入重點發展領域,在全球已拿下超過20個LTE網路訂單,參與全球逾70個LTE測試網路。阿爾卡特朗訊在LTE布局動見觀瞻,也使今年在4G的規劃備受各界關注。 25. 認列夏普損失 鴻海、鴻準本季EPS失色 德意志證券指出,鴻海、鴻準將認列夏普的轉投資損失,預期鴻海第2季每股純益只有0.53元,鴻準則虧損1.25元,但德意志也調高兩家公司投資評等至「買進」,引起外界高度討論。 鴻海、鴻準日前以每股約550日圓,參股日本面板大廠夏普。夏普現在股價卻不到400日圓。外資圈雖然早已預測鴻海與鴻準第2季財報不佳,但德意志昨(22)日率先公布預估這兩家公司受衝擊程度。 德意志預估,鴻準第2季要認列夏普的投資損失約32億元,造成第2季淨損15億元,等於每股虧損1.25元。德意志同時把鴻準今年的每股純益預估值,從8.43元降為5.89元,調整幅度為30.2%。目標價從120元降為115元。 依照德意志的觀點,夏普對鴻海的財報影響也不小,原本預估今年每股純益達10.36元,昨日則下修為7.45元,調整幅度為28.1%。目標價從120元降為100元。不過,德意志卻對鴻海、鴻準調高投資評等至「買進」,觀點是鴻海家族下半年獲利動能強,待利空消化後,未來股價有反彈的空間。 外資圈同業則解讀,通常先點出利空,才能替看好標的塑造出「利空出盡」的氛圍。 鴻海家族股價昨日在鴻海董事長郭台銘信心喊話之下,股價紛紛反彈,鴻海大漲4元,收在87.2元,漲幅接近5%,成交量放大至4萬1,689張。 【記者謝艾莉/台北報導】鴻準昨(22)日表示,公司第1季財報已認列鴻海集團入股夏普之後的相關損益,本季也會依法持續認列,但鴻準並未回應本季可能因認列導致公司虧損的說法。至於鴻海,至截稿前,無法取得鴻海回應。 市調機構集邦科技(TrendForce)指出,NB隨著Intel新款處理器平台的上市,以及舊平台處理器促銷帶動下,掀起圓柱型電池市場的一波備貨潮,雖然圓柱型鋰電池出現供給吃緊,但價格卻並未調漲。 高階軟包裝的鋰高分子電池受惠於iPad、MacBook與Ultrabook等帶動,電池模組廠商積極拉高軟包裝鋰高分子出貨量,集邦科技表示,目前軟包裝電池價格仍不便宜,因此配備圓柱型鋰電池的Ultralike產品,可望帶起圓柱型電池的出貨表現。 集邦指出,鋰電池芯價格一直是以季為單位進行調整,由於今年第1季對於第2季展望較為保守,因此價格是以持平開出。電池模組廠順達科的鋰高分子電池模組出貨量增加,目前鋰高分子電池模組出貨占比已經達五成。法人預計,在NB、平板客戶拉貨下,順達科單季合併營收可達77億元,第2季可望創單季新高。 27. F-泰鼎擴泰國新廠 明年投產 F-泰鼎國際(4927)因應近年業績持續成長及產能供不應求,積極擴建泰國新廠,董事會決議斥資5.6億元興建泰國新廠廠房,最快年底產生效益。 F-泰鼎表示,新廠主體建築分2期興建,產能分4期陸續開出,第1期廠房預計明年第1季完工、第2季裝機投產,月產能約7.5萬平方米,隨後約每2到3季開出下一期產能,全部4期產能30萬平方米將在3年內完成,並視客戶訂單狀況提前,加上舊廠月產能約25萬米平方,屆時年產值150億元。 F-泰鼎說,雖然第1期廠商在明年第2季才投產,但第1座工廠在今年第4季完工後,舊廠將倉儲設施移到新廠,就能再添產能及產值。 F-泰鼎近年營運大攀升,去年每股稅後純益5.11元、今年首季1.79元均在上市櫃印刷電路板(PCB)廠名列前茅,並都繳出歷年最佳成績單。 28. 瑞薩傳裁員 盛群、義隆搶轉單商機 全球最大汽車微控制器(MCU)廠日商瑞薩(Renesas)傳出有意裁減約6,000名員工,轉單效應引起台廠關注,耕耘車用MCU相關市場長達8年的盛群(6202)受惠最深;義隆、松翰等,也可望分一杯羹。 MCU市場本季邁入傳統旺季,盛群、義隆、松翰等國內相關廠商,對瑞薩縮編可能的轉單效應正面看待。盛群樂觀預期,本季營收季增率可達三成,義隆也朝季增18.9%努力,松翰則目標季增率挑戰四成。 法人指出,瑞薩除了供應車用32位元以上高階MCU之外,也在消費性電子MCU市場具有重量級地位,隨著瑞薩大規模縮編,未來客戶可能朝台廠轉單。盛群等國內業者主攻消費性電子MCU,潛在商機可期,若能取得利潤更好的車用MCU訂單,更有助提升獲利。 法人分析,台灣MCU業者目前仍多以8、16位元為主要技術,盛群、義隆、松翰領先業界,投入32位元MCU相關技術開發,更具搶單利基。業者表示,國際競爭對手一旦退出,絕對是長期利多。 29. 封測雙雄 下季訂單看增 手機晶片大廠高通仍列蘋果iPhone5的首選供應名單,通路商預估,蘋果將於第3季大舉備貨,可望為台積電(2330)挹注龐大的訂單動能,封測雙雄日月光及矽品連帶受惠。 消息人士透露,蘋果新款手機iPhone5可能提早於今年9月對外發表、10月正式上市,相關半導體元件備貨將集中於第3季拉貨。 在蘋果強力拉貨下,市場預估,高通第3季手機晶片將大舉向台積電投片,甚至在第4季增列聯電、格羅方德等晶圓廠名單,以因應蘋果龐大訂單需求。 高通在台主要封測廠日月光也將受惠。 30. 許勝雄:仁寶Q2出貨增10% 金仁寶集團董事長許勝雄表示,對集團今年營運表現仍然樂觀,仁寶(2324)第2季可望成長10%,今年仁寶出貨目標4,800萬台可以順利達成;泰金寶接獲日本訂單,將在菲律賓設廠。另外,集團LED燈出貨將會倍增到850萬盞。 至於NB和PC產業下半年的景氣,許勝雄表示,以區域別來看,金磚四國需求強過歐美,中國大陸是首要成長動力來源,仁寶今年主要成長動能會落在下半年,預估上、下半年比例約是4比6。 許勝雄表示,仁寶第1季出貨NB、PC包括平板電腦出貨是870萬台,預估第2季會季增10%以上,上半年就接近2,000萬台。英特爾雙核Ivy Bridgy處理器將於6月初上架,低階Core i3接著在7月推出,超輕薄筆電價格又日趨合理化,助長市場攻勢,加上微軟可能10月正式發布Win 8,使代工廠和零組件廠下半年出貨暢旺。 31. 聯想拚PC一哥 仁寶利多 惠普(HP)與戴爾(Dell)上季財報將陸續於本周揭曉,聯想財報將在5月底公布,前三大PC廠角力戰如火如荼上演,分析師預估,今年第3季或第4季時,惠普全球PC龍頭寶座可能讓給聯想,聯想有機會提前在今年稱王,聯想合作夥伴仁寶(2324)可望直接受惠。 聯想在台灣代工廠包含仁寶與緯創,同時零組件廠商如新普、加百裕、建準等也都是供應商,據零組件廠商指出,聯想成長態勢相當驚人,以筆記型電腦來說,蘋果與聯想是少數對今年預估仍大幅正成長的PC品牌廠。 仁寶已接獲聯想新款搭載Ivy Bridge處理器的超輕薄筆記型電腦(Ultrabook),將於第2季開始出貨,儘管受到歐債風暴問題拖累,本季筆記型電腦廠商出貨量可能略微下修,不過仁寶本季仍預估出貨量可望比上一季成長15%。 聯想近期發表一系列NB新品,包括商用ThinkPad 系列、IdeaPad消費機種及多款Ultrabook,將搭載最新的英特爾Ivy Bridge處理器,陸續於6月上市。 32. 綠能 否認關閉薄膜產線 市場傳出,綠能(3519)關閉薄膜太陽能電池產線。公司昨(22)日否認相關傳言,強調因主要產品線太陽能矽晶圓產能爆滿,現有人力不足以滿足生產需求,因此調配部分薄膜生產線人員,但薄膜產線仍正常運作,並未關廠。 綠能表示,薄膜太陽能電池雖然市況不佳,但綠能採接單性出貨,並未關閉相關生產線。綠能薄膜太陽能電池總產能僅45MW(百萬瓦),相關營收占總營收重比僅約2%,產能規模遠低於主力產品太陽能矽晶圓的1.5GW(15億瓦)。 綠能指出,現階段旗下太陽能矽晶圓接單爆滿,產能供不應求,人力嚴重吃緊,因此調配部分薄膜生產線員工支援,可能因此引起外界誤解為薄膜生產線關閉。 綠能強調,目前營運一切正常,公司將資源投入製程提升,獲得不錯成效,旗下高效能產品需求持續強勁,訂單暢旺,不僅台灣太陽能矽 33. 藍寶石基板廠 產能滿載 受到LED廠第2季營運優於預期,LED磊晶材料廠藍寶石基板廠第2季產能滿載,越峰(8121)轉投資的台聚光電稼動率已幾乎達到去年第2、3季以來的高水準,今年以來兆遠科技(4944)客戶已大增1倍。 看好今年下半年LED的成長性,兆遠、晶美、鑫晶鑽等分別在大陸設廠,擴充產能,並搶中國大陸的市場占有率,以強化成長動能。 兆遠科技行銷業務處副總馬培盛表示,今年2、3月應該是藍寶石基板最差的時侯,隨著背光模組和照明的成長,今年客戶已增加1倍,根據客戶的訂單預估,也有很大的成長,目前部份的基板廠產能都呈現滿載的狀況。台聚光電4月則繳出今年以來單月最佳成績,營收達6,702萬元。越峰表示,台聚光電5、6月的接單相對明朗而樂觀,預料單月的稼動率仍可以維持高檔。 兆遠科技總經理彭志強表示,高附加價值的圖案化基板目前大缺貨,主因LED TV的規格變更,再加上LED照明市場有加溫的現象,因此圖案化的基板的價格有漲價的趨勢。 今年藍寶石基板三雄積極布局大陸,包括晶美董事會通過現金增資2.156億元,用來赴大陸江蘇鹽城設立藍寶石基板廠,鑫晶鑽也決議以2.5億元赴大陸設置藍寶石基板廠,兆遠董事會再追加資本支出1,500萬美元,投資山東基板廠鴻光電,兆遠將會是國內第1家在中國出貨拋光片藍寶石基板廠。 由於中國大陸十二五計畫積極推廣LED照明,各項補助計畫出爐,中國本土磊晶廠積極擴產,讓國內的藍寶石基板廠為了取得中國磊晶廠的訂單,積極搶奪市占率。 34. 瀚宇博、志超、統盟 站高崗 瀚宇博德(5469)、志超科技、統盟電子受惠第2季下游面板、筆記型電腦產業回溫及印刷電路板同業失火停工挹注轉單效應,5月營收可望改寫歷史新高,傳統「五窮六絕」淡季的透明度高於同業。 即使上市櫃印刷電路板(PCB)全製程廠4月營收多半不如預期,瀚宇博合併營收改寫歷史新高,志超連續3個月刷新歷史新高紀錄,統盟更連4個月創新猷,是今年營收表現最佳的上市櫃PCB產業鏈,昨(22)日股價伴隨台股上漲收紅,統盟並亮燈漲停板。 對於第2季,瀚宇博、志超及旗下統盟接單透明度相對PCB同業為高,對營收並不看淡,5月有望續新猷;一大助益來自全球第二大筆記型電腦(NB)用PCB廠金像電子大陸常熟一廠及鴻海集團旗下廣宇科技煙台廠失火,在NB、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TFT-LCD)光電控制板、遊戲機等PCB出現轉單效應,瀚宇博、志超、統盟是受惠廠商。 35. 精英高配息 大同吃補 大同(2371)集團「母以子貴」,旗下子公司精英(2331)今年採「高股息」政策、每股配發2.47元現金股息,大同將齊步獲得8.04億元的現金入袋,不但可望大幅挹注轉投資獲利,更將為集團增添營運動能。 大同從年初迄今,已陸續獲得數件大型專案,總計10億元的訂單,配合下半年將把智慧電網經營觸角延伸至東南亞,集團營運逐步好轉,提前轉盈可望順利達成。大同昨(22)日漲0.09元、收7.09元。 轉投資方面,大同旗下的主機板與PC廠精英,近期董事會決議,將從資本公積提撥25.08億元發放股利,換算每股將配發2.12元現金,加上董事會原本決議的0.35元現金,合計共將配發2.47元現金股息。 精英近年雖獲利不多,但都處於獲利的狀態,去年稅後純益來到4.28億元,年增率高達1.89倍,每股稅後純益(EPS)0.36元;而截至首季為止,帳上現金以及資本公積皆約95億元左右。 36. 研華醫療營收 占比將提升 工業電腦龍頭廠研華(2395)積極耕耘醫療設備市場,除以智能醫院解決方案和醫院合作外,研華也透過和GE、PHILIPS等客戶合作,打入大陸醫療通路市場,研華今年的醫療應用產品營收比重可望向上提升。 研華表示,公司於醫療應用的業務,可分為兩大塊,其中一部分為替智能醫療設備廠商做OM,由公司提供硬體設備,由客戶導入系統軟體後,再銷售至各個通路,如GE的超音波機、X光機,PHILIPS的麻醉機等。 另外一部分,由研華直接提供一系列完整的智能醫院解決方案予全球醫院,例如包含診間報到系統、智能用藥看板、完整病床服務、急診室服務、月子中心、洗腎中心、復健中心等相關智能解決方案。 37. 柏承 買1,500張庫藏股 台股不振,上市櫃印刷電路板產業鏈買回自家股票護盤最積極,柏承科技(6141)董事會決議,今(23)日起執行庫藏股,成為類股3月以來第6家。 台股受復徵證所稅浮出檯面衝擊,晟楠今年3月率先上市櫃印刷電路板(PCB)產業鏈執行庫藏股,晟鈦4月初跟進,在財政部、行政院版方案出爐後,育富、楠梓電、律勝、柏承也先後買回自家股票,目的都是維護公司信用及股東權益。 柏承表示,今(23)日起將在股價8.7元至21.1元間,買回自家股票1,500 張。 38. 金可Q2獲利 炯炯有神 生技股后F-金可(8406)昨(22)日表示,第2季雖是傳統淡季,但因大陸銷售量仍成長,估計表現應可優於今年首季;法人估,金可本季獲利將優於上季水準。 金可今年首季稅後純益約2.43億元,每股稅後純益為3.05元;該公司昨日股價收287.5元,上漲3元,創下掛牌後新高,穩坐生技股后。 金可昨日舉行法說會,喊出3年內將站上亞洲第1大,6年內要拚全球第4大隱形眼鏡製造商的目標。 據了解,金可目前主要產品為常周期隱形眼鏡及鏡片保養液,分別占公司營運比重為55比45,目前為兩項產品在大陸都穩居市占率第一。生產規模方面,金可目前在大陸丹陽廠共有4條隱形眼鏡生產線,台灣中科廠則有2條,合併產能共計1.2億片。 其中,台灣中科廠將於今年6月間,正式在台推出隱形眼鏡日拋產品搶市,同時近期也正積極尋求國外代工客戶,提升產能利用率,未來台灣產能還將供應大陸高階產品產能需求。此外,產線部分今年底、明年初台灣將新增3條產線,大陸也將擴充2條,3年內整體的擴充至少有15條。 金可表示,近期護理液已搶在鏡片之前在台上市,近期也將繼續推出日拋產品;法人估,今年第2季由於是傳統淡季,金可在大陸銷售年成長動能將趨緩,但仍較首季上揚,預估獲利也將優於第1季。 39. 台工具機業 被韓廠壓著打 台灣區機器公會昨(22)日發布最新警示,受惠於韓圜貶值與全面性經濟夥伴關係協定(CEPA)兩大加持,韓國工具機去年出口印度大幅成長近四成,接下來韓歐、韓美自由貿易協定(FTA)陸續上路,將嚴重衝擊台灣工具機競爭力。 台灣區機器公會總幹事王正青說,韓歐、韓美FTA陸續上路,韓國工具機對歐洲及美國市場的出口,將快速追趕,今年甚至可能超越台灣。 面對韓國強勢競爭,台灣工具機在國際市場可說是節節敗退。 依韓國工作機械協會統計,韓國去年工具機出口額達23.01億美元,較2010年同期大幅成長37.2%。而韓國工具機進口值達到17.9億美元,亦較2010年同期成長24.1%。其中,韓國工具機出口印度金額約1.68億美元,較2010年同期大幅增長39%。 而台灣工具機2011年出口印度市場金額為1.41億美元,占全部出口3.5%,較2011年同期成長3.5%。韓國工具機出口印度已超過台灣,且成長率更大幅領先台灣。 韓國工具機出口主要依靠亞洲、歐洲、北美洲等三大市場,2011 年出口亞洲市場達11.72億美元,較2010年成長2.2%;出口歐洲市場5.47億美元,年增124.4%;出口北美洲市場3.5億美元,年增135.9%,競爭力正大幅提升。 從數據看,在韓、印CEPA減免關稅及韓國汽車業對印度大舉投資之下,韓國工具機出口印度市場,在2011年大幅成長,最具代表性的是加工中心機、數控車床、沖剪機械。韓國工具機產品80%以上集中在這三類產品,而台灣工具機則占70%,比例也不小。 王正青指出,韓國工具機出口印度擁有兩大優勢,首先為韓圜目前仍處於超貶狀況,韓國平均匯率今年3月底為1,137韓圜兌換1 美元,而新台幣相對於韓圜,升值已接近三成,導致出口競爭力下滑。 台灣工具機今年前4月出口值為13.64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2.4%,主要受惠於北美市場大幅成長之賜,其中又以美國成長90%為最多。機器公會預估,工具機全年總產值可達55億美元,年增約10%,出口金額上看45億美元,年增12.5%。 40. 金融體系 對歐豬五國曝險減少 金管會昨天公布,截至4月底,國內銀行和保險公司持有「歐豬五國」曝險(包括公債、授信與投資等)部位合計990.97億元,較去年底減少25%。 「歐豬五國」指的是義大利、西班牙、葡萄牙、愛爾蘭與希臘等五個發生債務問題的歐盟國家。 金管會統計,到4月30日為止,國內銀行對歐豬五國的曝險部位約233.78億元,占國銀資產總額比重只有0.066%,與去年底的314.78億元比較,也減少81億元。 同一時間,保險業的曝險部位是757.19億元,比去年底的618.17億元,增加139.02億元,大幅增加22%,不過官員昨天並沒有說明,保險業加碼「歐豬五國」曝險額原因。 若區分投資在「歐豬五國」公債的金額,銀行、保險對「歐豬五國」的公債都下降,銀行投資的公債由去年底的5.57億元,減少到為5.52億元,保險的公債則是從去年底的140億元,降為136億元。 在證券方面,金管會說,券商對歐豬五國的曝險額為0。 41. 華南金5策略 樂觀下半年 華南金控昨(22)日舉行法說會,對下半年景氣持樂觀看法,並為下半年訂下5大業務拓展策略,包括提高海外授信比重、與陸資銀行共同聯合參貸台商放款、積極參與聯貸及中小企業放款、推動產業供應鏈融資以及強化自償性融資。 華南金控總經理劉茂賢指出,第1季查核後稅後純益為26.94億元,每股稅後純益(EPS)0.33元,較去同期大幅成長32%。其中,華銀利息淨收益第1季達51.23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3%。 42. 元大金 注資元大銀120億 元大金控昨(22)日舉行董事會,決議增資子公司元大銀行120億元,將以元大寶來證券減資及金控保留盈餘因應。 元大金控日前亦規劃證券子公司減資,令市場聯想是否預先為併購壽險與銀行籌措銀彈。 元大金發言人莊有德指出,董事會決議增資元大銀行,完全是依據金控母公司近幾年發展方針「證券求好、銀行求大,伺機進入保險事業」,外界勿過度聯想。 外傳元大金規劃併購宏利人壽與大眾銀行,莊有德指出,並未訂定明確時間表,「況且如果人家還沒打算要嫁,我們(元大金)也不能搶」。同時,他也強調,僅管市場上對元大金的併購流言很多,但元大金本次董事會完全沒有討論到相關議題。 元大銀行去年底資本適足率11.66%、第一類資本適足率7.81%,相對低於本國銀行同期平均值12.08%、9.1%,元大銀的第一類資本適足率若要達到10.5%水準,至少需要挹注資金121億元。因此,金控注資120億元後,對元大銀行財務結構將有明顯幫助。 元大金董事會先前也規劃元大寶來證券減資120億元,加上金控帳上保留盈餘尚有80億元,足以因應元大銀行增資所需資金。 43. 瑞信:萬海維持評等 降目標價 外資瑞信證券出具最新航運報告指出,本季度航運產業狀況不佳,貨運量減少10%,也使得萬海持續減少長程船舶運輸。瑞信指出,雖然萬海首季虧損低於原先預估,不過,在整體產業狀況不佳影響下,萬海恐怕也會受到影響,雖然維持大盤評等,但調降目標價,從原先的22.7元,下修為18.5元。 貨櫃業者今年首季運價、運量下滑,加上船用油料持續走揚,在多項利空因素影響下,財報表現不如預期,雖然遠洋線運價已從今年3月開始調漲,各家業者營收也逐步上升,但是,分析師對於貨櫃產業獲利預估仍然相當保守。 瑞信指出,萬海首季淨損3.68億元,較瑞信原先預估單季虧損3.51億元高一些,但是,營運淨損3.09億元則符合瑞信原先預估。 44. 新車掛牌數 較上月再減17.5% 5月前20天新車掛牌數出爐,較上月再減17.5%,不如市場預期,尤其龍頭股和泰車(2207)銷售月下滑21.5%,早盤率先翻黑下跌逾2元,裕隆 (2201)盤中仍抗跌上漲逾3%,同集團的中華車 (2204)與裕日車(2227),相較大盤上漲,表現不如昨日。 5月前20天新車銷售公布,台灣整體車市規模為1萬1677台,較上月同期減少17.5%,年減約0.1%。累計部分今年至5月20 日止,新車總掛牌數為13.6萬台,比去年同期減少5.6%。 45. 國賓、晶華 大摩喊讚 隨著4月來台陸客大幅成長,預期5月還將攀升,帶動台灣觀光產業持續正向發展。摩根士丹利證券認為,有鑑於今年以來來台旅客數明顯優於預期,飯店產業具投資吸引力。 其中國賓(2704)、晶華(2707),由於受惠大量的觀光客來台驅動住房率持續向上拉高,且來自餐飲的業績貢獻5月也將走揚,在產業發展趨勢帶動下前景看好,因此均給予「表現優於大盤」評等,目標價分別上看42.8元與528元。 摩根士丹利傳統產業分析師陳薇媛指出,根據觀光局所公布的最新資料顯示,4月來台旅客數達69.1萬人,年增率26%。其中陸客來台人數成長至27.5萬人,年增率44%,占來台觀光總人數比重,由去年同期的29%提升至40%。
26. 圓柱型電池掀備貨潮 順達科本季營收拚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