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短線及當沖 創造億萬人生
分類:我ㄉ賺錢日記
2007/08/14 19:00
靠短線及當沖 創造億萬人生
本資料由 理財周刊 提供 第 217 期
大概除了索羅斯之外,幾乎所有的投資大師,包括了巴菲特、彼德林區,或是坦伯頓,給投資人的金科玉律中,一定都會有一條「要長期持有投資標的,從事短線交易是無法致富的」,而這一條規範也正是各投資大師們能夠致富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喬治.安傑羅(George Angell)卻以狙擊手操作(Sniper Trading)縱橫期貨及選擇權市場,每日以當日沖銷創造自身財富,更以其所發展的高效率LSS系統,聞名於華爾街。
擁抱風險 參予實戰 才能成為短線操作專家
有別於巴菲特或是索羅斯,喬治.安傑羅是從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的場內交易員起家,從來沒有擔任過基金經理人,自然也就不用受到基金規模及相關法律等先天上的限制,能夠以自身財富「有效率」的為自己創造出更大的財富。在剛踏入期貨圈時,喬治也與一般投資人相同,在還沒有搞清楚狀況時,投入銅期貨的交易,而且迅速賺入可觀的「帳面收益」,而此時也與初出茅廬的新生一樣,一下子就沖昏了頭,持續加碼投入,而且持續賺進數倍的利潤,之後,即使是漲停板也持續追價。沒多久,市場行情急轉直下,不但將之前所賺的全賠了回去,甚至連當初所投入的本金也賠了進去。
但在往後20多年的場內交易員生涯中,除了讓喬治.安傑羅鍛鍊出敏銳的市場嗅覺,更讓他培養出正確的操作觀念及心理,所以,喬治除了教授投資技術或擔任投資顧問外,更讓他能夠完成「靠操作過生活」的理想(其實已經到靠操作過富裕生活的地步),一直到今日都是如此。
雖然喬治.安傑羅是靠短線交易及當日沖銷致富,但其本人也承認,短線交易充滿陷阱,風險其實非常大,但對於一般投資人而言,實在很難真正了解,所以,這種「搶帽子」的金錢遊戲,並不是所有投資人都適合進場去玩,尤其是想要一夜致富的人更加不適合。因此,對於要靠短線操作致富的投資人,喬治.安傑羅所會給的第1個建議就要,要將「風險管理」視為核心要務,因為不論是過度操作、資金不足,或是心裡只想著錢而不知自律,這些人很快就會因為自己的愚蠢而被市場所遺棄。
而與索羅斯相同,喬治.安傑羅也認為唯有透過多次實戰的淬煉,才有機會成為市場的贏家,因為操作本身就如同在戰場上進行白刃戰,必須要提起勇氣去擁抱風險,並且不斷地去進行嘗試,才能夠成為磨練出膽識。安傑羅就曾說過,對於一個投機者而言,面對成功最大的障礙就在於,你是否有勇氣打電話給你的營業員下單,所以,投資必勝的途徑就在於勇敢擁抱風險。這不單純的只是在鍛鍊操作技術而已,而且也是在訓練自己的耐心、膽量,以及自律精神,尤其是短線操作者,更要有獨立判斷的能力,要當自己的主人,「因為只有自己知道自己在做什麼時,才可以投入資金到市場去冒險」。因此,安傑羅將操作妙喻為一個不折不扣的左右腦遊戲,學習市場運作機制是一回事,而實際操作又是另一回事,道理就在於此。
鎖定市場時間與空間 狙擊手操作法瞄準短線趨勢
狙擊手操作法是喬治.安傑羅長期追蹤每日指數走勢,並且透過研究5分鐘K線圖,甚至是1分鐘K線圖所發展出來的短線操作戰法。基本上,是透過對時間與價格的觀察,並且使之量化,進而判斷市場趨勢變化的一種方法。而這種方式也只著眼於極短的未來,而不會去預測1星期,甚至是1個月後的未來。
喬治.安傑羅發現,在每天的行情走勢中,都會出現一段主要的趨勢,而這個趨勢是由前後兩個部份構成,安傑羅稱這兩個部分為2支腳,而且可以找到這兩支腳具有明確的對稱型態,構成所需時間與價格區間也都相當接近。
投資人可以從每日指數的趨勢線下功夫研究,找到1天主要的趨勢後,從最高點抓到最低點,可以發現該趨勢是由兩支腳構成,而中間則會夾了一段盤整期。簡單的說,一個趨勢的完整型態應當包括1支腳,加上一個盤整期,再加上與第1支型態相似的第2支腳,利用這樣型態上的資訊,就可以算出買賣點及停損點的位置。但有時候,這一整個趨勢所構成的型態,會跨日才完成,也有許多時候,第2支腳的長度和第1支腳相比,會略為短一些些。
在實際操作上,要先確認第1支腳的價格區間及花了多少時間,然後在盤整區中確立均衡點,而均衡點的辨別就是在盤整區中連續2根K線都收在同一個價位,表示多空雙方力量短線在此達到均衡,一旦照原趨勢突破均衡點價位,指數就會再發動另一波攻勢。但如果找不到均衡點,也可以把盤整區的高低價格加起來除以2,把這個數字當成均衡點,而這個均衡點就是抓住第2支腳行情的買點,但這並不等於第2支腳行情的發動價格。接下來就是確立第2支腳的目標價,基本上,就是第2支腳的發動價格加上第1支腳的價格區間,如此一來,就可以完成一段短線交易的旅程。
但喬治.安傑羅也提醒投資人:
第一、 盤整拉回時,如果拉回幅度超過第1支腳價格區間的0.618倍,立即發出停損單結束交易,而在指數突破盤整區後又快速拉回至盤整區中,亦表示型態失靈,也要立刻出清手中部位。短線操作就必須嚴守停損紀律,不論之後行情怎麼走。
第二、 真正的市場並不會經常性的達到「完美的型態」,第2支腳的價格空間可能會比第1支腳短,或是第2支腳到達到原先設定的目標價所花的時間會比第1支腳來得長一些。所以,不要硬撐一定要賣在目標價,只要時間到了,而且與目標價相去不遠,就可以執行平倉的動作。記住,盤勢如潮汐,絕不能太固執。
第三、 狙擊手操作法在短線操作中風險並不算高,但利潤也是相對有限。然而長期短線操作就是如此,與其一步登天發大財,不如長期性賺進低風險的利潤還比較實在。
以南科(2408)今年9月23日走勢為例(附圖),一開盤開在當日最低點27.4元,之後走了55分鐘(11根5分鐘K線)來到28.1元高點,到此,第1支腳走完,價差0.7元。接著就開始進入2個多小時的盤整區,區間範圍在27.9~28.1元之間,推算出均衡點在28元,也可以在此買入。12點15分第2支腳行情發動,起漲點在27.9元,就可以推算出將在13點10分出現滿足點28.6元,不過,實際上,到了13時10分時價格只到28.4元,而KD值也在此時出現短線賣出訊號,可以在此時執行賣出,到了收盤前才看到最高點28.6元,符合原先第2支腳滿足點的推算。
擅用LSS操作系統 輕易找出買點與賣點
喬治.安傑羅認為,市場本身只不過是個機率或是百分比的遊戲而已,而所謂短線操作的專業人士就是具備一種專長,以市場豁然率來推算,就是知道今天的壓力及支撐在那裡,也清楚知道最佳停損點該放在那裡,更可以找到關鍵突破點會出現在那裡。而安傑羅也就是根據這種概念,發展出LSS操作系統,尋找出交易當日的壓力及支撐之所在,也可以算出當日關鍵突破點會發生在那裡。
LSS操作系統其實是以喬治.道格拉斯.泰勒(George Douglas Taylor)的「三日周期」為基礎所發展出來的系統。泰勒觀察到市場在第1天會出現最低點,而且市場將上漲,第2天則會出現短線最高點,市場交投熱絡,第3天則會先出現高點,之後市場就會回挫,所以泰勒分別將這3天稱為買進日(L)、賣出日(S),及放空日(SS),而市場會以這樣的脈動周而復始。所以操作者就可以運用近3日的高低點、漲跌價差等數值,計算出上下檔一連串相關數值,稱之為買入封套(buy envelopes)及賣出封套(sell envelopes),再由封套內的數值加以平均,就可以計算出下個營業日的買點與賣點。
而LLS系統就是以這個觀念加以延伸而成,其中投資人要注意的幾個重要數字是上漲值、買進高點、今日高點、LSS軸點突破買入值、下跌值、賣出低點、今日低點,以及LSS軸點突破賣出值。
*上漲值:近3日的(今日高點-昨日低點)之平均值
*買進高點:近3日的(今日高點-昨日高點)之平均值
*LSS軸點突破買入值:
((今日高點+今日低點+今日收盤價)/3)×2-今日低點
求得近3日上述公式所得數值所得之平均值
*下跌值:近3日的(昨日高點-今日低點)之平均值
*賣出低點:近3日的(昨日低點-今日低點)之平均值
*LSS軸點突破賣出值:
((今日高點+今日低點+今日收盤價)/3)×2-今日高點
求得近3日上述公式所得數值所得之平均值
由上漲值、買進高點、今日高點、LSS軸點突破買入值這4個數值就構成1組賣出封套;由下跌值、賣出低點、今日低點、LSS軸點突破賣出值這4個數值則構成1組買入封套。將買入封套的4個數值加以平均,就可以找到次日的買入點,反之,將賣出封套的4個數值加以平均,就可以找到次日的賣入點。LSS系統「看似」複雜,但實際上沒有艱澀的數學公式,真的是個簡單又實用的參考指標。
另外,LSS系統中另外設有2套公式來衡量市場強度,也很簡單。一個是LSS一日強度指標,公式是:
((收盤價-最低價) ×100)/(最高價-最低價))=一日強弱指數
如果數值大於50,表示後勢看漲機率較高。反之,數值小於50,則表示後勢看跌機率較高。另外,還有LSS五日擺盪指標,公式是
5日來最高價-5日前開盤價=X
最後收盤價-5日來最低價=Y
(5日來最高價-5日來最低價)×2=Z
LSS5日擺盪指標:(X+Y)/Z
如果LSS5日擺盪指標大於70%,表示後勢看漲,如果小於30%,則表示後勢看跌,若在30%至70%之間,則表示看法中立。
克服心理障礙 向真正的專家看齊
雖然,喬治.安傑羅擁有狙擊手操作法及LSS操作系統2大短線操盤利器,但他仍然強調,要成為成功的短線操作者,關鍵並不是在於操作技巧,而是要克服諸多心理障礙,其中包括對風險的恐懼、太過自信、心裡老是想著錢、不知自我節制而過度操作,以及不知檢討、不肯面對自己的失敗等,不管你的操作技巧再好,這些心理障礙及錯誤都會將你提早被市場給掃地出門。
另外,安傑羅也提醒投資人,真正的專家是有自己的操作風格,而且不會輕易由1個市場跑到另1個市場,像他本人就只專注於S&P500指數而已,因為每個市場都有其自己的脈動,而這個脈動不是偶而涉足的人所能看到的,而是長期沈浸於該市場的人才能掌握得住,所以,要花時間及精力去了解市場,才能夠看出市場未來的發展。
區間突破操作(Rectangles Breakout)策略(附程式碼)
Mark Katsanos 在2007年6月份的 S&C 雜誌中發表了一篇名為"How Effective Are Rectangles?"的文章。
文中作者研究了過去兩年一百個區間突破案例和傳統停利公式的成績,並利用統計學,交叉分析突破時,各個要素之間的相關性,最後再提出一個新策略和停利公式。
以下是他的研究重點摘要:
1. Katsanos在操作區間突破時,發現傳統的傳統的停利公式太過保守,常使他太早出場,因此他決定對區間突破做一個全面的研究。
2. 區間(Rectangle)的定義:股價在二條水平的上下界線之間橫向盤整而成的型態。價格上升到壓力而下跌,回到支撐上場,可是回升到上次同一高點時再一次受阻,而挫落到上次低點時則再得到支持。這些短期高點和低點分別以直線連接起來,便可以畫出一條橫向通道。
3. 區間的突破可以是前一個趨勢的延續或反轉。Katsanos在研究中發現,兩者的比率大約是1.5比1(61%延續波,39%反轉波),而反轉的突破較快開始。
(表p17)
4. 區間形成(盤整時)的成交量通常是股票歷史平均成交量的90%左右。一個成功的突破出現時,其成交量通常是平均成交量的兩到三倍。所以低成交量的突破,是值得懷疑的。作者發現用Finite Volume Element (FVE)指標可以精準判讀突破時的成交量。他發現超過97%的成功案例都會在突破的前一日出現平均32的超高數據。
(表p18)
5. 傳統的技術分析有一個理論:盤整期越長,突破成功後的幅度越大。作者發現這是錯誤的觀念。突破幅度和盤整期的相關係數 ρ=0.09。也就是說兩者間幾乎沒有任何關聯。
6. 作者在研究中用Spearman's相關係數代替Pearson積差相關係數,得到一些有趣的結果:
突破幅度和盤整區間的高度有相當顯著的關連,相關係數 ρ=0.66。
突破幅度和歷史波動率是正面相關。(歷史波動率越高,突破後衝的越厲害)
突破幅度和資本額是負面相關。(股本越小或股價越低,突破後衝的越厲害)
從盤整區的的一邊反彈到另一邊的速度越快,那一次突破的成功機率越大。
股價較高的股票,盤整期越長,順勢突破的機率越大(前一個趨勢的延續)
62%的假突破發生在順勢突破。
(表p18)
7. 73%的突破會出現拉回或反彈,其中61%會退回到區間裡,侵蝕所有的獲利。
因此任何突破交易,將有44.53% (73x61%)的機會出現獲利消失。
另外39%的拉回會停止於區間之外,然後繼續向突破的方向前進,我們稱為「暫時拉回/反彈」(以下稱為「拉回」)。
「拉回」平均持續兩個交易日,平均「拉回」幅度3.6%。
「拉回」時的平均交易量降低至「拉回」前的50%~80%
8. 為了方便分析,作者將各家各派的停利策略與樣本做了一個回歸,得出:
break out = 1.75 x hight
突破幅度 = 1.75 x 區間高
經過計算後,發現97%的突破幅度都大於傳統停利公式所算出的獲利目標。太過保守的獲利目標,會導致交易者太早出場。
9. 作者利用回歸技巧,得出以下更精準的獲利目標公式:
Ln(b) = 0.824 + 0.8Ln(h)
=> 突破幅度 = (2.3 x 區間高)(0.8次方)
範例:
2006年6月中,EWJ(日本股市ETF)進入區間盤整,
區間高點:13.10
區間低點:12.79
區間高 = 0.31
*成功突破後,開始計算停利目標*:
傳統停利策略:
突破幅度 = 1.75 x 區間高
= 1.75 x 0.31
= 0.54
=> 傳統停利目標 = 13.10 + 0.54 = 13.64
作者的停利策略:
突破幅度 = (2.3 x 區間高)(0.8次方)
= 0.31 x 2.3 x(0.8次方)
= 0.76
=> 作者的停利目標 = 13.10 + 0.76 = 13.86
期貨短線操作必勝秘笈目錄
短線交易在期貨市場裡的角色,已日趨重要。昔日期貨市場的價格走勢,大都遵循一定的方向,雖有波動,幅度並不大。今日市場的情況,卻迴異於往昔,從七○年代開始,期貨商品價格的波動日益活潑,觀察價格的時距也日益縮短。
事實上,期貨市場中流傳已久的名言「掌握波段行情,才能發財致富」仍是歷久彌新的告誡。然而短線價格波動過於劇烈,使許多投資人紛紛以設定停損點避免鉅額虧損,加劇行情的波動。因此掌握波段行情,固然是獲利的契機,但交易風險卻也隨之昇高。
劇烈的價格波動,可以帶領投資人進入財富的天堂,或墜入一文不名的煉獄。但最重要的是,它使得短線交易不再是交易所內投資人的專利。現在,幾乎所有的投資人,都可以享受短線交易的樂趣。劇烈的價格波動,可以說是短線交易的溫床。
價格動能
七○年代以來,期貨市場價格波動加劇的原因很複雜,而其中低廉的手續費,以及日新月異的電腦科技,應該是兩項最主要的原因。
彈性手續費率的實施,無疑是期貨市場的重要里程碑。有些投資人並不需要營業員的投資建議,或消息傳遞等服務,寧願付較低的手續費,發達交易成本,以增加交易次數。期貨交易的損益,除了買賣差價,其它如錯帳,手續費也都應該併入交易成本。許多投資人,到了年底結帳時,才發現手續費侵蝕了他們的利潤,或加深損失的金額。
彈性手續費率實施以後,短線投機客和當日沖銷投資人的費用大幅降低,也激勵了他們交易的意願。八○年代初期實施的彈性手續費制度,無疑是短線交易和當日沖銷交易量成長的最大誘因。
電腦革命
八○年代中期開始,個人電腦逐漸普及,不但功能良好,效率高,而且價格低廉。投資人只要花幾千美元,就可以買到一部高效率的新型電腦。
而電腦軟體的迅速發展,對期貨交易熱絡的貢獻也功不可沒。八○年代末期,電腦軟體的運用,已涵蓋了科學、文學,甚至投資等範疇。精良的硬體設備,加上高效率的軟體功能,將期貨交易引進一個全新的世紀,這也就是彼德‧司特梅爾(J. Peter Steidlmayer)所稱的「即時資訊時代」(the Age of Instantism)
報價系統
短線交易的投資人,必須即時獲悉市場價格的每一次跳動,以及收盤後獲得的盤後資訊,做為研判行情的基礎。目前的電腦報價系統,使每一個投資人,都能以極低廉的代價,獲知交易時段內每一次價格的跳動,與場內交易員完全沒有時差。即時資訊的充分展現功能,使投資人更方便進出,且良性循環地使市場流動性更充沛,更利於短線交易當日沖銷。
政治因素
國際性以及美國國內的政治、經濟變動,對期貨市場也有舉足輕重的影響。過去廿年間,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的任何一項決議,對期貨市場的油價、金價、甚至外幣交易都有推波助瀾的作用。可以說期貨市場的大多數商品,都受到國際政治的影響。
美國國內的景氣高峰,在一九七五年至一九八一年間達到最高點,隨後江河日下,致使財經決策部門的能力備受質疑,社會大眾及資本市場的投資人對政府漸失信心。財經決策部門舉棋不定的措施,加深投資人的疑慮,使市場一有風吹草動,市場價格即劇烈波動。一九八七年以及一九八九年的股市大崩盤,就是這種心態下的產物。
基本上,投資人必須堅守三大原則:
1.每日平倉
2.積小勝為大勝
3.儘量使交易損失降至最低
短線投資人即根據這三大原則,掌握市場的上下波動,創造利潤。在我們的觀念裡,市場裡沒有對錯,沒有專家,只有贏家與輸家。
1.密集交易,聚沙成塔。
2.累積交易經驗,匯集為致富的智慧。
3.以經營事業的精神、專業的知識,從事短線交易。
藝高膽大
我認為交易技巧是一門深奧的學問,必須花費時間與精力,才能習得其中奧秘,從期貨市場獲致利潤。當然,學習需要指引,能找到一位經驗豐富,邏輯能力強的老師來指導,更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成功的當日沖銷是七分科學、三分藝術。經驗和知識,固然是交易致勝的基本要件,運用之妙存乎一心,臨場的心態,也是不可輕忽的致勝關鍵。
期貨市場中,永遠流傳著一些奇蹟式的成功故事及一夕致富的神話傳奇,甚或某人發明了放諸四海皆準的必勝寶典。事實上,這些故事從期貨市場開始的第一天起,就已呱呱落地,只要市場存在一天,這些神話將不斷的翻新、流傳,永不停止。新進市場的投資人,千萬不可受這些神話故事蠱惑。神話的功能在於引人追憶,不值得學習。一心想成為神話中的天帝或大力士,只會令你更加沮喪、信心全失。
期貨市場中最可敬的敵手和朋友,就是投資人自己。想要借用別人的交易方式來賺錢,終將得到惡果。建立自己的遊戲方式和比賽原則,並持之以恒地執行,才是獲勝、致富的穩固基石。
並非每一個人,都適合在期貨市場進出。,在期貨市場成功的人,都具有下列的特質:
彈性
個性固執的人,在期貨市場的表現往往乏善可陳,反倒是一些不拘泥於窠臼的人,才是市場的常勝軍。因此,彈性操作可以說是當日沖銷者最重要的特質。彈性操作並非毫無章法地隨意進出,而是彈性運用平時判斷的技術指標,市場訊息,做為進出的依據。心態上,彈性操作更意味著能洞察市場的潮流、即時掌握主導市場的新動能。
然而彈性操作的手法,卻只可會意不可言傳,拜師無門。我只能簡單地說,成功的當日沖銷者,必須「有彈性且心堅定」,也就是說,對自己平時所運用的技術指標和進出原則有堅定的信心,但是運用之妙存乎一心,直覺的判斷,乃是決定進出的關鍵。
恒心
我所謂的恒心,即持之以恒地運用某項技術指標和進出原則,一直到這項指標或原則不能發揮功效為止。許多投資人擴時費力地研習新方法,新的技術、分析技巧。事實上,新並不一定就是好,只不過在浪費做功課的時間,反使第二天開盤前的準備工作做得不足。因此,目前所使用的技術分析和方法,倘使能使你操作順利,實在沒有必要棄之一旁,去研習和試用新方法。
耐心
當日沖銷的投資人,必須以極大的耐心,忍受一連串的失利。然而我們所指的耐心,以當日為限,切不可違反我們所設定的當日沖銷第一原則:不可留倉。不論你的損失有多少,在收盤前務必平倉,明天再重新來過。
自制
每天從開盤到收盤,都有上百個交易機會。許多交易機會,以事後諸葛的觀點來看,確實令人扼腕,痛失獲利的良機。面對無限的機會,投資人必須每天事先擬訂進場計劃,遇到在計劃中的時機才下手。擬訂計劃的目的,在於避免漫無目標的進出,造成無謂的損失,等真正遇到好的進場時點時,卻已彈盡援絕,望著行情興歎。
當日沖銷者就如同打獵的獵人,不同的是獵人帶著彈藥,當日沖銷者卻擁有資本。進入山區的獵人,如果一見風吹草動就亂放槍,等到有價值的獵物出現時,才發現彈藥用盡,只好眼睜睜地看著獵物逸去。當日沖銷者的情形也一樣,胡亂放矢的結果,在真有獲利機會時,已無資金可用。所以短線交易者必須耐心地等待,在最好的機會來臨時,才謹慎而大膽地進場,創造利潤。
每日平倉
市場上流行一句譏諷意味十足的俗諺:「留倉就是套牢。」這話確實不錯,幾乎所有留倉的部位,原本都是計劃當日沖銷的額度,因為當日無法獲利了結,才不得不留倉。就心理層面而言,留倉代表當日沖銷者不肯承認自己的錯誤,而再給自己一次機會的行為。通常,不肯認錯的代價都非常高。
接受失敗
成功的當日沖銷者必須勇於接受失敗,並勇於承認自己違反了操作原則,我們將在稍後介紹接受失敗的心理調適方法。人們時常悔恨自己的錯誤,但是逝者已矣,來者可追,如果我們改正自己的心態,適時承認錯誤,並引為毀鑑,對往後的交易才有幫助。每一種判斷方式和交易模式,都有機率發生錯誤,如果是這種情形,不妨坦然接受。如果是自己違反判斷方式和交易方式,至少也上了一課;不按牌理出牌,代價是很昂貴的。